>《家常菜谱?补丁版》
>??给小芸的三十岁生日礼物(如果她能收到的话)
翻开第一页,字迹工整得不像出自一个粗犷的太空驾驶员之手:
>**第一道:葱油拌面**
>材料:碱水面100克,小葱3根,猪油1匙,酱油1勺,糖半勺。
>步骤:
>1。面条煮至八分熟,捞出过冷水,沥干备用。
>2。小葱切段,用低温油慢慢炸至焦黄,捞出成葱酥。
>3。热锅化猪油,倒入酱油、糖熬香,浇在面上。
>4。撒葱酥,拌匀。
>备注:糖一定要一勺整,多一分太甜,少一分不圆。
翻到最后一页,纸张已经泛黑,边缘焦糊,显然是火灾后的遗物。上面只有一句话,墨迹斑驳,却力透纸背:
>“只要你还记得这味道,我就还在厨房等着你。”
苏砚合上本子,深吸一口气。她转身走向纪念馆中央的巨型灶台??那是依照货船厨房1:1复原的模型,连铝锅的位置都分毫不差。她点燃火焰,放入面条,动作熟练得仿佛做过千百遍。
当葱油香气弥漫开来时,整个纪念馆的灯光自动转为暖橙色。通风系统播放出细碎的雨声,夹杂着孩童模糊的笑声。
“爸爸!”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,“我也想学做饭!”
人群骚动起来。没人看见说话的人,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份存在??温润、活泼、带着点撒娇的鼻音。
苏砚眼角湿润,轻声回应:“好啊,先教你洗葱,好不好?”
“嗯!”
那声音欢快地答应,接着,灶台旁的一把小板凳无端晃了一下,像是被人猛地坐上去又跳下来。
这一刻,全球三千七百个“共餐点”同步感应到了这场仪式。
从深空站到地下城,从机械族聚居区到植物文明母星,所有正在做饭的人都停下了手。
他们不知道为何,只是本能地多盛了一碗饭,放在桌边空位上。
而在银河联邦最高议会厅,一场关于“情感权”的辩论正进入高潮。
“我反对将烹饪列为基本人权!”一名机械改造派议员厉声道,“这是对效率社会的倒退!我们需要的是标准化营养摄入,不是情绪化的饮食仪式!”
话音未落,大厅顶部的照明系统突然切换成厨房暖光。空气中弥漫起一股若有若无的炖肉香。紧接着,每位议员面前的智能终端自动弹出一段视频??画面中,是一个老人独自在破旧公寓里煮饺子。他包得很慢,手指僵硬,有几个甚至裂了口子。但他坚持每一个都捏出花边,就像小时候母亲教的那样。
视频结束,终端显示一行字:
>【您刚才拒绝的,不是一个吃饭的权利。
>是一个人,在孤独中确认自己还活着的方式。】
全场寂静。
良久,那位强硬的议员摘下眼镜,低声说:“……我母亲,也这样包饺子。”
会议最终通过决议:
>自本年度起,全境设立“亲情灶台日”,每年农历除夕,强制关闭所有自动化供餐系统,公民必须亲手为至少一人制作一顿热食。违者不罚,但将在公共信用系统中标记:“未曾传递温暖”。
消息传开,民间反应出人意料地热烈。
许多早已废弃的家庭厨房被重新启用,孩子们围在父母身边学切菜,老人们笑着纠正他们的刀法。社交媒体上,“今天我做的饭”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标签。一张照片尤其动人:一位残疾老兵用义肢夹着锅铲,努力翻炒着土豆丝,旁边轮椅上的老伴举着手机拍照,笑出了眼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