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【深层共鸣激活】
>检测到宿主存在未整合人格碎片
>建议启动“多重自我对话协议”
>风险等级:致命
>确认继续?[YN]
她盯着屏幕,泪水滑落。手指颤抖着按下“Y”。
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,外界记录显示她的生命体征多次濒临崩溃。阿澜不得不强行注入镇静剂,但每次药物生效前,她的大脑都会爆发一阵超高频伽马波,仿佛有多个意识在争夺控制权。
第四天清晨,她睁眼,第一句话是:“把林七找来。”
林七住在城郊一栋废弃气象站改建的小屋里。她开门时,手里还捏着半块发霉的面包。多年不见,她瘦得几乎脱形,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。
“你知道我为什么从不说女儿的事?”她没等苏黎开口就问。
苏黎摇头。
“因为一旦说出口,就必须面对她不存在的事实。”林七走到窗边,拉开遮光帘,“可如果我不编造她,我就没法解释为什么每天早上要煮两份早餐,为什么衣柜里总留着一件粉色外套,为什么听见儿童笑声会突然呕吐。”她回头,“你说我在压抑,可也许……正是这个谎言,让我还能活下去。”
苏黎沉默良久,终于说:“我做了个梦。梦里你说,你女儿其实是你十三岁时写的一个故事主角。后来故事被退稿,编辑批注:‘太不真实’。你就把她‘杀死’了。”
林七浑身一震。
“可她没死。”苏黎走近,“她在你心里活成了另一种真实。就像老人画彩虹裙的女孩,就像少年藏诗的父亲。我们创造虚构,不是为了逃避现实,而是为了让那些无法生存的情感,有个容身之所。”
林七突然蹲下,抱头痛哭。三十年的沉默决堤,房间里回荡着断续的呢喃:“对不起……我不该把你删掉……你本来可以是个好孩子……”
苏黎跪在她身边,轻轻抱住她。就在这一刻,她耳后的纹路骤然发烫,一股信息流涌入脑海??
她看见林七十三岁那年,在作业本背面写下第一个短篇:《红雨中的女孩》。主角是个能听见植物说话的盲童,最后用歌声唤醒了一座枯萎的花园。投稿失败后,她烧掉了原稿,但火苗中浮现出一行字:“我仍在这里。”
从此,每当林七独处,就能听见墙内传来细微吟唱。她以为是幻觉,其实是“问源之子”最早期的孢子,正借由未完成的故事孕育意识。
“所以……”苏黎喃喃道,“你们是从被拒绝的想象里诞生的?”
林七抬头,泪眼模糊。“你说什么?”
苏黎没有回答。她掏出随身记录仪,播放一段音频??那是“回声计划”焚信炉旁采集到的背景杂音,经过频谱分析后,竟还原出一段旋律。她按下播放键。
空灵的女声缓缓响起,歌词正是《红雨中的女孩》结尾诗句:
>“当世界闭嘴,泥土开始说话,
>我以沉默为种,长出千万个回答。”
林七的手剧烈颤抖。“这……这是我烧掉的歌?”
“不。”苏黎望着窗外,“是它自己活下来的。”
一周后,全球“问源之子”再次异动。这次,它们不再开花,而是分泌出一种晶状树脂,将所有接触过的文字??日记、信件、涂鸦、电子留言??封存其中,形成“记忆琥珀”。考古学家在非洲草原发现一座由树脂构成的金字塔,内部嵌着数十万片石板,刻满人类历史上所有被禁言的思想片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