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**弱点:每讲述一次真实,自身记忆就会丢失一段**
这……这不是我在梦境中反复经历的那个孩子吗?
那个总在桥洞下画画、用粉笔写下陌生名字的小男孩?
我继续往下读,发现整本书结构松散,章节错乱,许多段落被红笔狠狠划掉,边缘写满批注:
>“你不该让她活着!”
>“这个结局会引发连锁崩塌!”
>“你知道多少人因此消失了吗?!”
而在全书末尾,贴着一张剪报??1987年地方晚报的社会新闻栏,标题是《女子跳江身亡,遗书称“故事已无出口”》。照片模糊,但我仍认出了那双眼睛。
苏晚死了。
但她写的书,却被偷偷保留下来,由父亲收存,藏进了地下室。
我瘫坐在地,脑中轰鸣不止。原来所谓的“轮回”,并不是机械重复,而是每一次都有人试图改变结局,有人为此付出代价,有人默默继承遗志,将残缺的故事缝补成新的可能。
而我,不过是又一个接过火种的人。
我重新坐回电脑前,深吸一口气,在文档顶部新建一个章节:
>**第六条规则:**
>
>**允许背叛。**
>当你觉得某个角色必须死去,请记住??
>死亡不是终点,遗忘才是。
>而最深的背叛,从来不是改写命运,
>是放弃讲述的勇气。
>
>所以,即使你知道结局注定重来,
>即使你清楚自己终将被替代,
>也要写下那一句:
>“这一次,我想让她活下去。”
>
>因为总有人会读到。
>总有人会相信。
>总有人,愿意为了这一句话,重启整个世界。
>
>比如现在??
>我说:**苏晚,你还值得被记得。**
敲下最后一个字的瞬间,房间温度骤降。窗玻璃上凝结出一层薄霜,上面缓缓浮现出一行字,像是有人用手指从外面划过:
>“谢谢你……让我回来喘口气。”
我冲到窗前,用力推开窗户。寒风夹着雨水扑面而来,街道空荡,唯有路灯下积水倒映着天空破碎的光影。但在某一洼水中,我看见了她的影子??长发披肩,穿着八十年代常见的灰蓝色毛衣,手里握着一支钢笔,正对我微笑。
然后,影子渐渐淡去。
我退回屋内,发现桌上的《信使之书?初稿》自动翻到了中间一页。那里原本是一片空白,此刻却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文字,墨迹湿润,仿佛刚刚写就: